苏州西山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文西山 >

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与西山

时间:2012-10-24 22:2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饷余,戏作赋曰: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饷余,戏作赋曰: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 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名词解释:
       1、橘中之乐:是说象棋。
       2、商山: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城西7.5公里丹江南岸。不仅以名夺人,更兼极富诗情画意,历来为人们所向往。
    3、四老人者:四老人与商山有关,当指商山四皓。分别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后用“商山四皓”代指贤人。
  4、鸱夷:一指革囊,一指盛酒器。根据语言环境定其义。
  5、镮:读音huán,通“环”。圆形有孔可以贯穿的东西:耳~。指~(戒指)。
  6、帝觞:帝王的酒器。
  7、髦蛮: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8、范蠡:春秋战国末期楚国人,后入越,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舟泛海而去,至齐,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9、夫差: 即姬夫差(?-前473)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6-前473)阖闾次子。曾大败越国,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一度夺得霸主地位。后连年征战,民生凋敝,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
        10、西子:即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此文乃苏轼饱览了太湖风光而写的,苏东坡当年曾来过西山岛慈里村万花谷三次。而里面的商山四老皓便是西山秦末汉初西山的历史代表人物。
        而苏州西山亦是苏东坡后人的聚集地之一,据《苏氏族谱》介绍苏氏第八世(以苏东坡为第一世)出了个苏止华,当时大约是南宋末年,因为时局动荡,喜爱太湖秀美山水的苏止华就迁居西山岛上的慈里村,被称为“洞庭派”,按现在的地名则可以叫“金庭派”。后来苏氏子孙又从慈里村分迁到北面约1公里处的疃里等处。目前,健在的金庭苏氏子孙约有四五百人,金庭镇也因此成为苏州地区苏东坡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这些子孙中,辈分最大的是第27世,就住在疃里村;最小的是35世,今年才9岁,住在木渎镇藏书钟家桥。
联系我们

『苏州西山旅游网』为您提供:

竭诚为每一名西山游客提供最便捷全面的服务

住宿吃饭: 农家乐 / 酒店宾馆 / 美食 /
推荐内容
  • 商山四皓留迹西山

    自古以来,洞庭西山就是名人隐士隐居的地方。在西山的历史上,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