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是名闻遐迩的花果之山,西山最出名的要数枇杷了。自古以来,洞庭山就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地之一,西山枇杷种植始于唐代,在宋代周必大吃完洞庭枇杷便作《咏枇杷》:“昭阳睡起人如玉,妆台对罢双蛾绿。琉璃叶底黄锦簇,纤手拈来嗅清馥”。明代洞庭山的枇杷已经闻天下了。
苏州西山枇杷古时候按果肉颜色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红纱,另外一类是白纱。红沙枇杷树长势强、产量高,果实颜色发红,吃口较酸;白沙枇杷肉质发白、发黄,虽然长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吃口较甜、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白玉、冠玉、青种、鸡蛋白、照种、荸荠种等。如果按皮色和形态分则更多,有照种、白沙、灰种、和尚头、鸡蛋白、大种、细种、铜皮等。据久居西山的果农介绍之前西山还有冰糖中和甜种枇杷。冰糖种果实呈圆球形,“块头”不大,一般在半两左右,尝起来来凉凉的、甜甜的,有冰糖般的感觉。甜种枇杷的果实 “块头”也不大,果实呈椭圆形,但甜度也非常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很高,手剥开皮,手上感觉黏黏的像沾了糖。
随着时间的变迁,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生态链中的优胜劣汰,西山的很多枇杷品种逐渐消失,现在西山枇杷只剩下为数不多几种品种:白沙、红沙、青种、野种、荸荠种。
野种和红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枇杷幼苗不嫁接的话一般只产这两种果实,所以西山的枇杷品种少不了这两种。在西山白沙这个品种已经被淡化了,西山人习惯的把一种果肉特别白的白沙枇杷称作是白沙枇杷,而青种枇杷和荸荠种则单独的当成一种品牌了。西山目前主要以这两种品种为主:
青种枇杷:青种枇杷因果实成熟时蒂部仍呈青色而得名,此品种枇杷果形也很大,而且皮薄易剥离,果肉汁多,甜酸适口,有益人体健康。西山青种枇杷王东山的白玉枇杷,已经成为苏州枇杷的代表,原因自然是品质优秀,口感好的缘故。青种枇杷是由野种变异而来的,清末,秉常村明谢方友发现此枇杷品种非常优质,于是加以嫁接培育,至今已成为西山主打品种。青种枇杷最好的产区要数秉场,石公,杨巷等地。
荸荠种:荸荠比青种成熟期晚一个星期左右。其特点是看起来跟荸荠相仿甜性特足,吃起来有点脆,也跟荸荠相似。。不足之处是果型小,皮不易剥离。清光绪十三年(1887),西山葛家坞农民葛文麟从一枝十年生枇杷上采得果实去镇夏出售,被有经验的果农王万山发现而加以鼓励,葛氏从而培育,经过嫁接,逐步推行而发展。 现在主要种植地在葛家坞。
由于苏州西山枇杷的口感其品质的优越,苏州枇杷逐渐成为全中国都知道的优质水果,销量也越来越好,西山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青种枇杷的占有比例也越来越高。
小满枇杷半坡黄,随着西山枇杷的名气越来越响,枇杷上市的季节,西山成为游客买枇杷采枇杷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