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位于苏州西山东部前湾山下,那里是一个山地名称,因建文化寺于此而得名。
文化寺是西山“十八寺”之一,已毁于文革之中。早年那儿是一座青石小山,七十年代开始采石,至今已削成平地。文化属前湾山余脉。三国时它还是太湖之中若隐若现的一个小岛,风景颇雅。南北朝后开始淹连他山。如今寺毁景灭,本无好写,但那儿却长眠着一个值得一提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东吴太傅阚泽。
阚泽,宁德润,三国东吴会稽山阴(绍兴)人,官至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阚泽从而敏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俑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吴录》中虞翻称其为“盖蜀之杨雄”,“亦今之仲舒”。
在著名的火烧赤壁之战中,阚泽出谋划策,积极主站,挺身而出,渡江前往曹营,献诈降书,为黄盖行驶苦肉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孙权在位,吴国颇盛,阚泽也深得孙权的器重。但孙权死后,吴国渐衰。阚泽也在朝廷的勾心斗角中看破了红尘,遂辞官隐居于野。他先越太湖至横山,后又迁居文化,建立宅地终老于斯。阚泽死后,仆人守墓。仆死,留下空宅一幢。后,一位云游和尚至此,遂改房成寺。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寺”。
历史浩瀚,普通人死了,如同一张叶子,零落成泥碾成土,还会有谁知道呢?但名人却不同,因为名人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历史怎么能忘怀于他呢?阚泽老死西山,如果没有仙仙们的考证,他或许也如同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不为人们所知。清光绪十一年(1885)西山甪头巡检暴式昭规复历代名人墓时发现了他。于是,请俞樾题携。到了民国时期,“吴中保莫会”又重修立碑。
一位破历史尘埃淹没的杰出人物终于为西山人所知晓。文化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而永远有了光泽。
- 西山头条
- 上一篇:西山古坞罗汉坞(枇杷基地)
- 下一篇:苏州西山金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