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西山有点萧条,在这个黯淡的冬季,我和老吴又一次游玩了吴中圣景石公山。记忆中的石公山是在十五年前,那时正值春季,总的感觉石公山很美,太湖很美,海灯法师的梅花桩很有趣。而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一次去追寻太湖山水,欣赏石公山的美。
票是在一家西山农家乐购买的,吃完午饭,农家乐购买票后就步行到石公山去了。沿途已经改变了许多,停车场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只是山门前有点变样,山门前也有了公交车。比原先方便了很多,周边的农家乐也多了不少。
进入石公山,由于是冬季,漫山的树除了些松柏,剩下的只剩荆棘,路过橘香亭,便可看到太湖风光,右侧的芦苇在冬风的吹林下,有点孤独。太湖,在太懒懒的光照下,慵懒的晃动着。不经意间已经到达归云洞,归云洞比以前的香火更旺盛了,送子观音手中的玉子也比原先光亮了几倍。我想肯定又有很多人摸过吧,来着求子吧。我也在观音前祭拜了下,不为求子,只是虔诚的祭拜下。“敬佛”碑文还在老地方,御墨亭还是屹立不倒,只是有点旧了。旁边原本介绍石公山碑文的印月廊已经变成买香火的摊位。

右断山亭和左来鹤亭

归云洞

山下的石公寺在绿树间
爬越了下一线天,以无当年的那种感觉,只是觉得这条到很短,往下看很险,岁月不饶人。其它的几处景点稍微转阅了一下,就不想流水账的记录了。走至明月坡,逐渐看到了改变,原先的荒芜,变成了现在的草坪,还有几处休闲游玩的之地,如骑马,划船等,被商业绑架了。无意间,发现前面多了个寺庙,石公寺,这是原先没有的,进去走了一圈,发现商业味很浓,功德箱遍布于整个寺庙,刚进门看到几个熟悉的梅花桩,但还没树起来,还被处理过了比较短。原来海灯法师陈列室搬到这个地方来了,但主题不是海灯法师陈列室,是石公寺,后面藏有海灯法师骨灰的灵骨塔也看不到了,也许海灯法师已经被人遗忘了,也许寺庙更容易赚钱。也许商业就该侵蚀文化。如果是我深深的感到一丝遗憾。
一个多小时的游程,让十五年后的我又一次穿越了下石公山,石公山还是欣赏太湖美景的地方,石公山园林式的建筑,与太湖相容的意境还在。只不过走的时候心中有那一丝丝的遗憾,不知道是冬季的缘故还是其它?